1. 茶葉氨基酸含量與哪些因素有關(guān)
茶樹葉片中有幾十種氨基酸,其中有八種是人體必需的,但人體又不能自已合成,必須從外部吸收的。
茶中主要有茶氨酸、谷氨酸,亮氨酸、賴氨酸等等,這些氨基酸墊定了茶葉的基礎(chǔ)香氣、滋味,如綠茶的板栗香、鮮爽,就是以谷氨酸、茶氨酸散發(fā)的香氣、鮮味為主體。氨基酸是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,喝茶有益于健康是因此!作為茶葉中的氨基酸——茶基酸達到1.1%,它可以促進腦部血液循環(huán),具有增強記憶力,降低血壓等作用。
2. 茶葉氨基酸含量與哪些因素有關(guān)系
茶葉中主要含有鉀、鈣、鎂、鈷、鐵、鋁、鈉、鋅、銅、氮、磷、氟、碘、硒等元素。
茶葉中有機化學(xué)成分主要有:茶多酚類、植物堿、蛋白質(zhì)、氨基酸、維生素、果膠素、有機酸、脂多糖、糖類、酶類、色素等。鐵觀音所含的有機化學(xué)成分,如茶多酚、兒茶素、多種氨基酸等含量,明顯高于其他茶類。鐵觀音所含的無機礦物元素,如錳、鐵、氟、鉀、鈉等均高于其他茶
3. 茶葉中氨基酸的特點
碧螺春茶里含有氨基酸、茶多酚、咖啡因、Vc等成分。具有延緩衰老、抗癌、降血脂的作用。
4. 茶葉中氨基酸含量與什么有關(guān)
一、茶多酚
茶多酚(Tea Polyphenols,又名抗氧靈、維多酚)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(zhì)的總稱,被健康及醫(yī)學(xué)界譽為“輻射克星”。 其為不定形粉末,易溶于水,可溶于乙醇、甲醇、乙酸乙酯,不溶于氯仿。它的主要成分為黃烷酮類、花色素類、黃酮醇類、花白素類、酚酸及縮酚酸類6類化合物。其中以黃烷酮類(主要是兒茶素類化合物)最為重要,占茶多酚總量的60%-80%。
二、茶氨酸
茶氨酸(L-Theanine)是茶葉中特有的游離氨基酸,茶氨酸是谷氨酸γ-乙基酰胺,有甜味。茶氨酸含量因茶的品種、部位而變動。茶氨酸在干茶中占重量的1%-2%。茶氨酸在化學(xué)構(gòu)造上與腦內(nèi)活性物質(zhì)谷酰胺、谷氨酸相似,是茶葉中生津潤甜的主要成份。茶氨酸含量約為新茶的1~2%左右,其含量隨發(fā)酵過程減少。
5. 茶葉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是茶氨酸
小葉種茶內(nèi)胡蘿卜素、葉黃素總量高,這些萜烯類衍生物可分解成β-紫羅酮和茶螺烯酮等香氣物質(zhì),使得小葉種茶芳香物質(zhì)更為豐富。
小葉種茶氨基酸、茶氨酸含量高,而氨基酸、茶氨酸是決定茶葉鮮爽潤甜和回甘生津程度的主要物質(zhì),
因此更豐富的氨基酸、茶氨酸使得小葉種滋味相比于大葉種更為鮮爽、甘甜;更為豐富的芳香物質(zhì),也直接使得小葉種茶香氣更為多樣、濃厚。
從滋味口感等來說,群體種更醇厚飽滿、香氣馥郁、茶味足,越是泡至后面滋味特點相較選育品種就越突出,茶湯非常耐泡,甘甜有回味。
6. 氨基酸在茶葉中的含量一般什么時候最高
茶葉中對味覺起作用的物質(zhì)有茶多酚、氨基酸、茶堿、咖啡堿、原糖等。這些物質(zhì)的物理和化學(xué)特性,使其在不同含量、不同組成比例時,表現(xiàn)出不同茶類的滋味特征。
決定茶葉是否殺口并非哪一種物質(zhì),而是多種物質(zhì)綜合作用的結(jié)果,一般而言主要取決于茶多酚、氨基酸、咖啡堿和茶堿的成分。
例如,綠茶沖泡出來鮮爽的感覺主要是氨基酸和茶堿的作用,如果氨基酸含量過低,而茶堿含量過高,就會覺得澀味較重,即俗稱的“殺口”。
7. 氨基酸茶葉含量不是濃度越高越好
在六大茶類中,白茶是氨基酸含量最高的一種茶類。白茶萎凋過程中,隨著酶活性的提高,葉中蛋白質(zhì)水解,生成具有鮮味和甜味的氨基酸,氨基酸的含量趨于增加。
萎凋中后期,當(dāng)葉內(nèi)多酚類化合物氧化還原失去平衡時,鄰醌生成增加,氨基酸被鄰醌所氧化、脫氧等生成揮發(fā)類的物質(zhì),為白茶提供香氣來源和先質(zhì)。
萎凋開始12小時內(nèi),鮮葉中的氨基酸有所增加,隨著多酚類氧化物的進行,氨基酸成分又有所下降。至萎凋48小時后,氨基酸才又有所增加,至60小時氨基酸才有明顯的增加。萎凋72小時后其含量可達11.34mg/g,這也是白茶萎凋時間過短品質(zhì)不佳的原因之一。
8. 茶葉氨基酸含量與哪些因素有關(guān)聯(lián)
茶樹鮮葉中水分的含量占到75%-78%,干物質(zhì)的含量僅為22%-25%,其中有些物質(zhì)對于茶葉風(fēng)味的形成發(fā)揮著重要作用。如氨基酸、茶多酚、生物堿等都是茶葉的重要呈味物質(zhì)
9. 茶葉中的氨基酸含量除了與鮮葉原料有關(guān)還與什么有關(guān)
這不能一概而論,不同的茶的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是不一樣的! 茶多酚含量 不同種的茶或同一種茶的不同葉齡,其茶多酚含量有極明顯的差異。
其中毛瓣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,尤其是幼葉,含量高達11.7%,比目前用于制茶的茶高出2.5%,而與市售的昭平仙回茶(18.3%)和靈山中秀福云綠茶(16.6%) 的茶多酚含量較為接近。因而,就茶多酚含量而言,毛瓣金花茶較適于制茶,而東興茶無論是成熟葉還是幼葉,其茶多酚含量均屬最低。氨基酸含量 各種茶成熟葉的氨基酸含量均在2.0%以下,而幼葉氨基酸含量卻較高,除東興茶外,其余種的氨基酸含量均在4.6%以上,其中毛瓣茶幼葉氨基酸含量高達6.3%,明顯高于昭平仙回茶(5.4%)和靈山中秀福云綠茶(4.1%),也高于已用于生產(chǎn)茶制品的茶(5.79%)。
10. 茶葉氨基酸含量與哪些因素有關(guān)呢
茶農(nóng)有農(nóng)諺:“高山有好茶,平地有好花”,是指茶樹喜高山,也宜丘陵平地,但以高山上出產(chǎn)的茶葉品質(zhì)較好,而土壤深厚肥沃的平原地區(qū),則因營養(yǎng)良好,往往茶樹的生殖生長發(fā)育健壯,茶花開的大而色艷。因此,茶樹的海拔地形對茶樹生長有著影響作用。 海拔地形包括緯度、海拔、坡向、地形、地勢等,這些因子主要是對氣候因子有影響,從而綜合的影響茶樹的生育和茶葉品質(zhì)。所謂“高山出好茶”指的就是高海拔茶區(qū),其氣候因子有利于優(yōu)良品質(zhì)的形成。我國各地其地理緯度不同,光照強度、時間、氣溫、地溫和降水量均不同。
據(jù)《云茶大典》中介紹,一般而言,緯度偏低的茶區(qū),年平均氣溫高,往往有利于碳素代謝,多酚類的積累較多,但含氮物質(zhì)含量較低,而緯度高的地區(qū)則相反。
海拔不同,各種氣候因子也有很大變化,總的來說,海拔越高,氣壓與氣溫越低,而降水量與空氣濕度在一定高度范圍內(nèi),隨著海拔的升高而升高,超過一定高度又下降。據(jù)研究,海拔800米左右的山區(qū)有較好的品質(zhì),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,茶多酚呈現(xiàn)下降的趨勢,而氨基酸則逐漸增加。
因此我們常知的“高山云霧出好茶”,并不是空穴來風(fēng),山區(qū)云霧彌漫,漫射光有利于促進茶葉中氨基酸的形成,同時高海拔地區(qū)晝夜溫差大,白天積累的物質(zhì),在晚間被呼吸消耗得少。因此高山茶具有香氣馥郁、滋味鮮爽的特點。
《云茶大典》中記載,除海拔高度之外,坡向也是影響茶葉氨基酸含量的一個重要因素。一般陽坡光照較強,水分較低,蓋度較高,適合喜陽植物生長;陰坡光照較弱,濕度較大,適合喜陰植物和濕生植物生長,土壤腐生物質(zhì)多。
而茶樹是喜散射光、漫射光的耐陰葉用經(jīng)濟作物,因此東南向和西南向的茶園,在早晨和傍晚,空氣濕度高、氣溫較低時,受到較多的漫射光照射,這些條件都有利于茶中,氨基酸的合成和積累,這其中又以東南向為最佳。 而正南向的茶園主要受中午前后強直射光照射,此時空氣濕度低、氣溫較高,植株容易水分虧失,不利于茶葉品質(zhì)成分的積累,在強光下茶氨酸趨向分解,氨基酸總量相對降低。